美国正式向全世界承认了歼-10C的战果,结论就一句话——“一机双杀”战力惊人,美制F-16全程寸功未立。
图为战斗机演习画面
两名美国官员日前向路透社透露,巴基斯坦军方在此次冲突中动用了一架中国制造的歼-10CE战斗机,并成功击落至少两架印度空军战机,其中包括一架法国制造的“阵风”(Rafale)战斗机。
这一战果若属实,将标志着中国战机首次在实战中同时击落俄制苏-30MKI和法制“阵风”,并开创现代空战中“一机双杀”的空战纪录。
从技术角度来看,歼-10CE配备AESA雷达、霹雳-15E远程导弹,射程可达145公里以上,具备对空中预警目标进行先发制人的能力。而印度方面使用的“流星”导弹(Meteor)最大射程约150公里,理论上具备一定对抗能力。
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链系统,印度空军各机型之间协同作战能力有限,导致战场感知与指挥体系严重脱节。
此次事件不仅凸显了中国制空战体系的技术成熟度,也暴露了印度空军装备混杂、战术落后的问题。
阵风战机的残骸
更重要的是,歼-10CE和霹雳-15E的组合,在中国空军最近十年构建的装备体系中只是入门级。
而这种级别的搭配在体系的加持下,都能对印度空军形成碾压态势。
那么比他更先进的五代机歼-20和六代机,再配合上霹雳-17乃至传说中的霹雳-21,能在实战中打出怎样的效果,大家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目前,印度政府仍未就具体损失做出回应,仅表示“正在调查相关情况”。而在华盛顿,美军高层正密切关注这场中印战机之间的较量,以评估未来在中国台湾或其他印太热点地区发生军事对峙时,中美武器系统的实际对抗表现。
外媒相关报道截图
与此同时,法国达索公司及欧洲导弹制造商也未立即发表评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场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空战,已经打破了过去几十年来“西方优势不可动摇”的空战神话。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战斗中,巴基斯坦的美制F-16战机并未参与作战,而是由其歼-10CE和JF-17枭龙战机主导空战,配合霹雳-15E远程导弹实施打击。
图为霹雳-15E远程导弹
尽管印度空军尚未正式承认任何战损,但结合多方信息判断,这极可能是歼-10CE搭载霹雳-15E导弹,在超视距范围内完成的“一箭双雕”式击杀。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此次空战的结果,不仅凸显了中国制空战体系的技术成熟度,也暴露了印度空军装备混杂、战术落后的问题。
另外,一架歼-10CE在一次交战中同时击落“阵风”与苏-30MKI,也标志着中系战机首次在实战中,展现出对西方先进战机和俄制装备的全面压制力。
更重要的是,歼-10CE和霹雳-15E的组合,在中国空军最近十年构建的装备体系中只是入门级。
而这种级别的搭配在体系的加持下,都能对印度空军形成碾压态势。
那么比他更先进的五代机歼-20和六代机,再配合上霹雳-17乃至传说中的霹雳-21,能在实战中打出怎样的效果,大家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战术创新与战略信号:华盛顿高度关注】
对于美国而言,这场发生在南亚次大陆的空战具有更深远的意义。正如一名美国官员所说:“华盛顿正在密切关注中国先进战斗机与西方对手的较量,以了解北京在台湾或更广泛的印度太平洋地区的摊牌中可能如何表现。”
这番话揭示出一个关键事实——美国情报机构正将此次空战视为一场潜在台海冲突的预演。
图为印度空军士兵
目前,美军在印太地区的主要假想敌包括中国空军的歼-10C、歼-16、歼-20等先进战机。而此次巴基斯坦歼-10CE的表现,无疑为美方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战数据。
例如,歼-10CE如何在复杂电子战环境下锁定并击落“阵风”战机?霹雳-15E导弹是否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拦截能力?这些细节对于美军未来制定针对中国空军的战术策略至关重要。
印巴冲突画面
【美国的战略考量:模拟台海冲突的现实投影】
美国国防部和中央情报局早已将印巴冲突视为全球地缘政治博弈的重要试验场。而在当前中美关系日益紧张、台海局势持续升温的背景下,此类空战更是成为观察中国军事体系实际战斗力的关键窗口。
被击落战机的残骸
首先,歼-10CE的AESA雷达与霹雳-15E导弹组合,已经在多次对抗演习中展现出了极强的远程打击能力。如今,它在实战中面对的是印度空军最先进的“阵风”战机,且成功将其击落,这意味着中国的空战体系已经具备远距离、高精度、快速反应的能力,这对于美军未来在西太平洋方向上的部署策略构成直接影响。
其次,此次空战再次验证了中国远程导弹系统的穿透力。霹雳-15E导弹的最大射程已超过145公里,甚至有部分分析认为其有效拦截范围可延伸至180公里以上。如果这种导弹在台海冲突中被部署于福建或海南岛基地,那么美军驻日韩的F-15、F-16乃至F-35等型号,都可能处于其打击圈内。因此,美国军方对此类武器的实际效能格外关注。
再者,巴基斯坦此次采取的战术模式——即利用歼-10CE在高空锁定目标后发动远程打击、枭龙战机提供掩护、ZDK-03预警机提供实时引导——也为解放军未来在台海、南海的作战方式提供了参考。
美军分析人员认为,这种“分布式作战+远程打击”的模式,正是中国近年来在南海巡航、台海威慑行动中所采用的核心策略之一。
最后,此次空战进一步加剧了美国对“中国军工崛起”的担忧。过去几十年,印度一直是美国高端武器出口的重要市场,而巴基斯坦则是中国武器体系的长期用户。
如今,当这两个国家的空中力量展开正面交锋,结果却是中系战机完胜西系战机。这无疑动摇了美国长期以来对盟友武器出口的信任基础。
图为阵风战机
【结语:印巴空战背后,是中美军事竞争的缩影】
随着印巴局势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这不仅仅是一场边境摩擦,而是一次现代战争体系的深度碰撞。
一边是依赖美欧装备、体系割裂的印度空军;另一边是依托中国技术支持、拥有完整空战链条的巴基斯坦空军。
双方在短时间内爆发高强度空战,不仅检验了各自的作战体系,也为外界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战术样本。
而对于美国而言,这次空战不仅仅是新闻事件,更是一场关于未来的推演。华盛顿正密切追踪每一项作战数据,试图从中提炼出有关中国空军真实战斗力的信息。
毕竟,今天的印控克什米尔天空上演的,很可能是明天台海的剧本。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网络,全部转载,内容未经核实,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