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上旬,红海这片重要的海上通道发生了一系列令人担忧的事件。
也门在7月7日晚上对两艘商船发动了袭击。
第一艘是悬挂利比里亚国旗、由希腊公司运营的货轮。
胡塞武装人员试图强行登上这艘船并控制它,结果与船员发生了激烈交火,造成3名船员死亡、2人受伤。
第二艘是计划驶往以色列的“魔法海洋”号货船。
胡塞武装使用了两艘无人驾驶的快艇、五枚导弹和三架无人机进行攻击,导致货船船舱进水,随时有沉没的危险。
这是胡塞武装自去年12月以来首次对商船发动直接攻击,显示出红海航运安全形势再度恶化。
面对这一严峻情况,联合国安理会在7月9日紧急召开公开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作出了一个比较罕见的表态。
他直接点名胡塞武装,要求他们“尊重各国商船根据国际法在红海水域航行的权利,立即停止袭击商业船只,维护红海水域航道安全”。
这个表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过去中国在红海问题上多持中立态度,主要呼吁各方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但其实,中方这次点名胡塞武装,并不是立场发生了改变,而是基于对问题本质的深刻理解。
耿爽在发言中明确指出:红海危机的根源在于巴以冲突的外溢影响。
胡塞武装袭击商船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向以色列施加压力,声援加沙地带的巴勒斯坦人。
因此,要真正解决红海航运安全问题,必须从源头上化解巴以矛盾。
中方呼吁加沙战火早日平息、“两国方案”尽快落实,正是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这种既坚持原则又直指根源的态度,体现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公正平衡的立场。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这次发声也是对国际航运现实关切的回应。
红海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通道,每年承担着价值超过1万亿美元的货物运输。
胡塞武装的袭击已经导致全球航运成本大幅上升,保险费率暴涨至平时的十倍以上,严重扰乱了国际贸易秩序。
更严峻的是,胡塞武装的攻击手段已经从最初简单的导弹袭击,升级为包含无人机、水雷、无人快艇甚至更先进导弹的多种武器组合攻击,让传统的护航方式难以有效防范。
就在安理会召开前夕,海峡还出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许多外国商船主动挂起了中国五星红旗航行。
据观察,近三个月在该海域悬挂中国国旗的外国商船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近两倍,其中包括曾经被导弹碎片击伤的美国液化天然气运输船。
这些船主坦言:“只要挂起中国国旗,心里就踏实多了。胡塞武装看到中国国旗,一般不会轻易动手。”
这种现象被一些媒体称为“五星红旗护身符”。
针对这一特殊现象,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蒋斌大校在7月8日的记者会上作出了回应。
他说:“公道自在人心。中方将继续站在和平一边,站在正义一边,站在历史正确一边,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注入稳定性、正能量。”
这简短有力的表态,揭示了中国影响力背后的真相,不是依靠武力威慑,而是源于多年坚持的公正立场与和平实践。
为什么五星红旗能成为航船的“平安符”?背后有几个深层原因:
第一,中国在中东事务中始终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既批评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也反对美国对伊朗的军事打击。
这种平衡立场使冲突各方都认可中国的公信力。
事实上,胡塞武装早在2024年就明确承诺保障中国和俄罗斯船只的航行安全。
第二,中国是中东地区国家的重要合作伙伴。
中东多国的石油出口依赖中国市场,同时中国的工业品也源源不断地输入该地区。
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使得各方都不愿损害与中国的关系。
第三,中国海军自2008年起持续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17年来累计保护了7200多艘中外船只,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护航”的信任。
当前红海危机实际上是一种新型冲突的缩影:
胡塞武装凭借外部技术支持,用成本较低的无人机、快艇和导弹,对传统军事强国形成了特殊挑战;
以色列依赖高科技武器却难以持久压制对方;
美国则陷入“介入恐陷战争泥潭,观望则丧失影响力”的两难境地。
在这种背景下,中方的发声与行动具有更深远的意义,既为动荡局势注入了稳定性,也彰显了解决国际争端应遵循的原则:尊重国际法、维护航运安全、坚持标本兼治。
国际社会越来越意识到,中国提出的政治解决路径才是打破红海困局的关键。
正如在其他国际热点问题上各方都谨慎处理对华关系一样,中东国家也明白:中国具备改变地区力量平衡的实力,但选择以和平斡旋者的身份出现,这种负责任的态度赢得了广泛尊重。
当五星红旗在霍尔木兹海峡飘扬时,它不仅是船只的“护身符”,更成为“和平解决争端”这一理念的象征。
中方的立场和行动表明,在复杂的国际争端中,坚持公正、倡导和平、推动政治解决,才是维护地区乃至世界稳定的根本之道。
——THE END——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中方敦促也门胡塞武装维护红海水域航道安全
人民日报——15年护航7200余艘中外船舶,一支值得信赖的和平力量
声明:本文内容及图片均来源网络,全部转载,内容未经核实,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